导航

关于浙丰

典型案例

[浙丰实务 ] 最高院: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订地不符的,由约定的签订地法院管辖


发表于:2024-04-16 11:51:17
  浏览:70次  TAG:  #浙丰

 

[浙丰实务 ] 最高院: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订地不符的,由约定的签订地法院管辖

导语

    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,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约定合同签订地法院为
管辖法院。实践中,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约地不符的情况较多。那么,
约定的签订地能否认定为合同签订地呢,进而确定诉讼管辖呢?


关键词:约定管辖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

    第四百九十三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,最后签名、盖章或者按指
印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,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

    第三十五条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
地、合同履行地、合同签订地、原告住所地、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
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,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一、焦点提示

    对于约定管辖中的“实际联系的地点”的争议问题,最高法院主要存在两种观点。观点
一:无实际联系地点的约定管辖无效(如(2023)最高法民辖37号,详见:最高院丨约定
管辖地与争议无实际联系的,约定管辖无效)。观点二:无实际联系地点的约定管辖有
效,如本案。

    笔者同意观点二,协议管辖制度乃是尊重民事主体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。约定管辖之价
值在于当事人通过协议选择确定各方争议解决的管辖法院,具有确定性及可预期性。当各
方在合同中约定发生争议向合同签订地法院提起诉讼,同时合同中约定了明确、具体的合
同签订地时,该地址作为争议管辖连接点是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。在合同中无相斥
意思表示、各方在签订合同时均未提出异议的情况下,应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
地,进而成为确定管辖的连接点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二、裁判要点

    最高院认为:对于当事人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,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
章地点不符的,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。案涉协议管辖约定具体明
确,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,在当事人未对合同约定的签订地真实性提出异议的情况下,北
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以本案管辖条款与争议无实际联系为由,裁定将案件移送浙江省宁波
市镇海区人民法院处理,适用法律不当,本院予以纠正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三、裁判文书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民 事 裁 定 书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2023)最高法民辖108号

    原告:贺双,男,1988年5月25日出生,汉族,住重庆市渝北区。
    被告:宁波飓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,住所地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沿江东路
306号。
    法定代表人:段少红。
    第三人:西藏飞鸿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,住所地西藏拉萨市江苏大道房统建居委。
    法定代表人:邝菊花。

    原告贺双与被告宁波飓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飓风公司)、第三人西藏飞鸿投
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飞鸿公司)合同纠纷一案,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于2020
年8月27日立案。

贺双诉称

    2017年贺双通过黄飞鸿融资平台(即北京华夏黄飞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)运营的“黄飞
鸿平台”网站认购被告筹集的院线电影《热血燃烧》项目,并与飓风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合
同,项目名称院线电影《热血燃烧》,项目投资4万元。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的
约定,并约定了乙方违约,乙方无条件回购甲方投资份额的条款。贺双已按约支付投资
款。但是飓风公司、飞鸿公司均处于违约状态。故贺双诉至法院,请求判令飓风公司无条
件回购其投资份额并支付相应的回购款金额。

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认为

    贺双以合同纠纷作为案由起诉。涉案《项目投资合同》第九条争议解决约定,凡因履行
本合同所发生的争议,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,协商不能解决的,任何一方可向北京市西城
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但上述合同系电子合同,现无证据表明贺双与飓风公司的住所地、
实际经营地等位于北京市西城区,故涉案两份合同的合同签订地并非位于北京市西城区。
因上述两份合同并未约定合同履行地,现亦无证据表明被告住所地、合同履行地、合同签
订地、原告住所地、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位于北京市西城区××区。
2021年3月22日,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作出(2020)京0102民初25699号民事裁定,
将本案移送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审理。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认为本案移
送不当,遂层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。

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

    本案系合同纠纷。案涉双方当事人在涉案合同中订立了管辖协议。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
同,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,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
为合同签订地。本案中,涉案合同明确约定,合同签订地为北京市西城区,北京市西城区
人民法院对本案有管辖权,裁定将本案移送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处理不当。经与
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协商未果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规
定,报请本院指定管辖。

本院认为

    本案系合同纠纷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三十五条规定,“合同或者其他财产
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、合同履行地、合同签订地、原告住所
地、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,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
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。”本案中,涉案《项目投资合同》明确约定,合同签订地为北京市西
城区,同时,合同第九条约定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管辖。一般认为,对于当事人采用
书面形式订立合同,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,人民法院应当认
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。案涉协议管辖约定具体明确,并不违反法律的规定,在当
事人未对合同约定的签订地真实性提出异议的情况下,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裁定将案件
移送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处理,适用法律不当,本院予以纠正。

    综上,本院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三十八条第二款、《最高人民法院关
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〉的解释》第四十条、第四十一条的规定

裁定如下:

    一、撤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(2020)京0102民初25699号民事裁定;
    二、本案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审理。

    本裁定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审判长  李盛烨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审判员  张 娜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审判员  贾亚奇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二〇二三年八月十四日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书记员  邢丽娟

返回上一页